互联网评偶像剧有段名言:女主决定底盘,男主决定上限。
当影视圈刮起“大女主逆天改命”的旋风时,《姜颂》的编剧林言年却说,相比较各方面都强大、完美、出色的女性,她笔下的人物起点往往很低,她更希望写接近平凡人的角色,能让普通女性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林言年上一部作品,爆款短剧《执笔》获得口碑热度双丰收,分账破2700万。
这次,她一次性带两名“林氏恶女”回归,不变的是快节奏、多反转,强情绪输出。
关于芒果TV为什么要孵化这部《姜颂》?它能否再一次引领市场新审美?
带着好奇,桃叨叨深度探班了《姜颂》剧组。在和导演、编剧、主演、平台制片人的对话中,我们看到一部风格青春、女性友好、团队专业的“新型中剧”正在诞生。
初见《姜颂》
高颜值、高强度但不失松弛感,这是叨叨进入《姜颂》拍摄现场的第一感受。
女主郑湫泓拿着粉紫色保温杯,里面是她的独家秘方,混合了枸杞、红参等养生好物,工作人员们围坐在一起,她趁休息间隙和大家唠嗑,开玩笑说这是自己的“续命茶”。
在这部剧中,她一人分饰两角,既是觉醒的古代炮灰女姜颂,也是从现代穿书而来的姜娇娇。大戏量要求她超长待机,每天至少拍6-7页剧本,熬到凌晨是常态。
有时,你能听到二楼飘出郑湫泓的歌声。她告诉桃叨叨,一来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,二来也能调节现场的氛围。“如果听到有人哼歌,我会接下一句。”她深知剧组人人都是为戏服务,她多一点活力和能量,让大家都更开心一点,尽量别down下来。
这股能量也延续到表演中,尤其成为姜颂的过程,始终需要提着一口气。
“她的恶、她的恨、她的愤怒、她的不甘,在心底形成一股气。”郑湫泓比划了一个从丹田到嘴巴的动作,“这股气要窜出来,窜到眼睛,变成眼神;窜到嘴巴,变成说话。姜颂她很有力量,不服输,不服命运的安排,不信命,她要自己闯出一条路。”
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姜颂,自然而然吸引到了“忠犬”男主沈确。
出演沈确一角的邓凯,五官深邃立体,浓颜长相气质亦正亦邪,曾出演过《仙台有树》中的魔修魏纠、《少年歌行》里的赤王萧羽。“看起来凶,其实憨憨的”,作为公认的喜剧人,等戏期间,邓凯和工作人员打成一片,周遭时常爆发出笑声。
在导演余阿可看来,邓凯和沈确这个角色,反差很大。
沈确的底色是悲凉的。他童年凄惨,后来征战沙场成为大权在握也见惯生死的将军,他在不同阶段与女主有过交集,但每次姜颂都选择离开。连邓凯都忍不住怜爱沈确:“(每次都是)稍微温暖了一下,就又走了,一会儿又要嫁人了,所以这个人一直都很痛苦。”
不过,也正因为男女主底色像,他们更能懂对方的艰辛、不易,能去相互救赎。
身为芒果TV新生代制片人,罗盼对男女主的选角、两人在剧中的表现很满意。
本身,他在“戏好”、对角色高度负责的前提下,就很愿意用新面孔。罗盼第一次见郑湫泓,就觉得她的眼睛很漂亮,眼神里有故事,越接触越觉得她本人和姜颂是像的,“她是一个内心自我意识很强的人,知道自己要什么。”她来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剧。
双女主养成记
——又见「林氏恶女」
某种程度上,姜颂代表了一种很极致的个性。
比如自始至终只为自己,有明确目标,不圣母,拒绝别人强加的东西,哪怕是命运。
在《姜颂》中,两个女主的性格千差万别。姜颂,作为一本穿书文里被穿的炮灰原身,她本该在女主天降后灰溜溜退场,但她偏不,一身反骨,睚眦必报,野心勃勃。
相比之下,另一个角色,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姜娇娇,反而是讨好型人格。
当她意识到自己成了穿书女主后,她察言观色、努力讨好他人,明面上夺走了本属于姜颂的一切,但她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极度内耗,过得并不开心。
郑湫泓告诉桃叨叨,从前的她比较像姜娇娇,“我会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,怕冷场,怕自己做错什么事,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。”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,她“觉醒”了。
现在的她,在向“姜颂”靠近,更重视取悦自己、欣赏自己,不会过于紧绷。
当然,仅有共鸣还不够,总还需要有些“意料之外”。
姜颂和姜娇娇两人一开始是针锋相对的,不是抢男人,抢的是生存资源。余阿可分析,姜颂太爱自己,会忽略身边人的感受,姜娇娇则是太过爱别人,只能通过对别人的付出找自己的价值。后期,她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闪光点,发展出了惺惺相惜的友谊。
余阿可很喜欢这个“反标签化”的故事。
她早就厌倦了偶像剧的常见套路,比如穿越后现代女一定要胜过古代女,男二和女二一定要在一起,男主侍卫一定要和女主丫鬟在一起。这种CP配平惯例,让角色沦为恋爱工具人。《姜颂》里,人人都有独立的自我和成长轨迹,姜颂的初始目标是“挣脱牢笼”,最终她发现“逃跑不该是女性唯一的选择”,她要自己长成大树;姜娇娇是外界常说的“娇妻觉醒”,从一个依赖他人认可的娇妻,蜕变为强大的“我”。
林言年笑称自己有点“反转强迫症”。
《姜颂》也是如此,人物立场多层,剧情根本猜不到接下来的发展,观众很容易像郑湫泓一样,读本的时候,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,“(看到后面)我发现我对每个人物最初的理解都是错的,太多反转了,每个人都有两面性,一场接一场全是惊喜。”
比起无功无过的人物,林言年更喜欢出格一点的角色,比如“迷人的反派”。
林言年对“恶女”的偏爱是鲜明的。《执笔》中的恶毒女配苏云绮,《姜颂》里的黑莲花和心机女,还有她之前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,都有恶女设定。
在林言年的B站收藏夹里,有不少“恶女混剪”。比如赵丽颖在《宫锁沉香》中饰演的琉璃,万茜在《九州·海上牧云记》中饰演的南枯月漓,还有《如懿传》中的魏嬿婉,《黑暗荣耀》里的文东恩。有时创作卡住了,她会翻混剪找灵感,也会看网友对这些角色的分析评价,《姜颂》最难写的前几集,就是这样打磨了好多遍改出来的。
本质上,爱恶女情结,更多是因为共情到了这些角色“不得不恶”的女性困境。
林言年的主业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,编剧是副业。
采访时,桃叨叨提到《再见爱人4》和“阁楼上的疯女人”,这位i人编剧主动打开了话匣子。“我觉得阁楼上的疯女人,她们很缺一个表达的通道。她们的嘴巴是被捂住了的,一方面可能是囿于她们的表达能力有限,一方面是没有人倾听。”
她的日常生活会接触许多平凡的母亲、妻子、孩子,她自己也曾是个“不被看到、不被听到”的人,经历过人生低谷,她的焦虑通过姜娇娇讲述,又从创作姜颂得到力量。
回到《姜颂》的缘起,当时余阿可和《姜颂》的制作方春风画面想做一个现代女穿越到古代,和古代女有些碰撞的故事。她和林言年2022年就认识,2023年两人聊起这件事,刚好林言年有一个灵感,合作就此展开。剧本由林言年主笔,余阿可提供建议,共同打磨、耗时一年多。
高浓度的女性团队,让《姜颂》更能捕捉女性对情感的诉求。
比如男女主的情感基础是互相尊重,沈确爱姜颂,但依旧会尊重她离开的决定。郑湫泓与导演的沟通也非常丝滑,“有很多女生才能互相get到的点”。她告诉桃叨叨,拍戏时,她和男主、男二、甚至“狂徒哥”都免不了肢体接触戏份,走戏不方便时,她会和余阿可说:“要不咱俩试一下?”郑湫泓模仿两人对话的语气,很自然、很放松。
姐狗CP,全员纯爱
CP感是个玄学。
不是只要高颜值就能有,作为制片人,罗盼的经验是一定要真的把两个人凑在一块,比如把演员的影视片段混剪到一起,或约演员碰面,去感受那种天然的化学反应。
邓凯看着高冷,骨子里有中二的一面。阿湫是姐姐,性格更加沉稳,两人天生自带一种姐弟感,“她的理性随时可以压制邓凯的抽象,当他的搞笑无处发泄的时候,他会有点憋屈。”而这种姐狗压制的趣味性,正对应剧中姜颂与沈确的情感关系。
让叨叨有些意外的是,在两位主演的视角里,他们的角色都更爱对方。
在邓凯看来,姜颂一心想要逃离命运,远走高飞,沈确无数次伸出援手,想留住她、共度余生,但“姜颂是独立女性啊,”邓凯忍不住自嘲地笑了:“我要成全她做独立女性啊!”他觉得沈确这个人真挺伟大的,为爱放手,就算牺牲自我也要成全姜颂。
但在郑湫泓视角里,姜颂身在泥沼中,彼时沈确已是前途无量的大将军,她希望沈确不要来趟自己这滩浑水了,只希望他能走好自己的路,所以选择独自逃离。
当然,有虐必有糖。两人对高甜戏份的认知非常一致。都是五年前,所有挫折和困难还没开始的时候。邓凯回忆称,“有场戏,她(姜颂)给一只小狗狗喂吃的,太阳很晒,我拿了片叶子替她挡阳光,我们相视一笑,哇,太甜了(笑)。”
郑湫泓也很喜欢这种细节糖,没有任何肢体接触,但情愫在暗流涌动。
余阿可喜欢纯爱感。比起激情、黏腻的戏,她觉得越纯粹才好看、好磕。林言年同样很重视灵魂上的共鸣,双方要有相似的内核,“外在表现反而越质朴越好”。
角色之间也能形成对照组,比如男主沈确的爱是放手,男二崔佑安的爱是占有,剧中总有人是另一个人的镜子,照见一件事的两面性。不管哪对CP都有可细品的空间。
看短剧,“嗨”的是什么?
都说中短剧要“爽”,在林言年的角度,她希望这种“爽”能释放观众的压力。
《执笔》火了之后,林言年收到很多网友反馈,她发现有些台词受观众喜欢,是因为代替观众说出了心声,这种共鸣在她前期创作时并没有预期到。
在创作《姜颂》时,她开始有意识地注重情节背后的现实意义,“想尽量说出很多女生想说出的话”。
另一面,短剧的“短”,也是剧情上的精炼准确。
邓凯回忆剧本里几乎没有过场戏,每场都是亮点。郑湫泓第一次看剧本时,差点因为节奏太快没看懂第一集——有的短剧剧本会省掉一些不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多余解释,许多暗线需要观众自己补齐,但《姜颂》的剧本每多看一遍都能有新的收获和信息量。
千禧年前后,《上错花轿嫁对郎》《天地传说之鱼美人》《天地传说之宝莲灯》等剧,都通过20集时长讲完了非常丰富的故事。
那时拍剧还不用注水,如今的中短剧,似乎让更多剧集回归到了它本该出现的长度。
很多人提到,《姜颂》无论是制作班底、演员水准、服化道,都与长剧无异。在罗盼看来,横屏中短剧和长剧一样,都要求沉浸式的观剧体验,都得靠内容取胜。芒果这次对《姜颂》的资金投入已经属于同期平台内的头部顶配,制作方春风画面更是倾力投入。不止是制作标准对齐长剧,芒果也想和春风画面一起做一次实验,看看足够出彩的内容、班底、演员,能否在市场上博得丰厚回报。
将话语权交还给编剧
坐在横店最有名的铁锅炖餐厅,我们问罗盼,为什么要做《姜颂》这个项目。他聊起自己选项目的标准:“最重要的还是剧本”。
圈内流传一句话,“90分的剧本,导演再烂也能拍出80分;50分的剧本,导演再牛,也只能拍到60分。这中间的天差地别,取决于剧本”。
罗盼会密切关注一些新的作者,一些小说作家转型的编剧。他坚信这个市场始终是“靠剧带人”,《武林外传》、《爱情公寓》都是例子,“看人物设定、故事框架、文学功底,就能看出这个剧本好不好。赌爆款是在这个层次上去赌的。”
芒果接触《姜颂》时,剧本已经被打磨了很久,成色完全不输长剧。由于实在超量,平台只建议对朝堂的权谋戏做删减,保留大女主的内核。除此之外,平台没怎么插手其他。
“好的本子,大家是不会看走眼的。”罗盼语气很笃定。
遇到好内容,平台会给予最大的支持,内部过会等流程都会相对更顺。甚至好剧本能带动周边的一切为内容服务——演员看中剧本接戏,不太会提出奇怪的修改意见;平台也不会因为演员否定剧本干涉制作,整体就能保证剧本好的原始呈现。
余阿可最初担心会有人不理解《姜颂》的剧本,林言年在选择合作伙伴时,也看中大家对故事的爱好是不是合得来,好在春风画面和芒果都给了内容极大的支持和自由度。
罗盼的想法很简单,遇到好的片方和作者要信任,如果是不成熟的编剧他们会帮忙捋角色、捋分场,“但把你的想法强加给编剧,TA一旦不接受,肯定写不好”。
去年芒果短剧发布的“星火计划”,很重要一点就是提升编剧的收入和话语权。他们和余飞、琼瑶、饶雪漫、马伯庸、万合天宜等头部创作团队达成了深度合作,接下来还会推出更多犯罪、悬疑、校园、文旅等不同类型的中短剧。
总结过去一整年的爆款长短剧,罗盼得出结论:“用户并不挑食”。《小巷人家》《边水往事》《新生》都是爆款,有语言门槛的韩剧美剧大家也照追不误,核心还是要故事好看。外界可能觉得芒果TV女性用户量大,偏爱女频内容,但芒果内部并不会设置这样的局限,比如他正在做的《少年田野》就是未检题材的悬疑剧,剧本同样打磨多年,故事围绕三个少年展开,既有高智商犯罪,也有父与子之间的代际拉扯。
后续,琼瑶《还珠格格》高概念改编版、刘慈欣陈楸帆首部短剧《怪物同学会》,马伯庸监制的《少侠逆袭攻略》,饶雪漫编剧的《其实不是初恋》,以及和万合天宜合作的《一定会凯旋》《黎明四起》都在积极孵化中。一切才刚开始,一切皆有可能。
探班当天,剧组拍摄到凌晨,这样的收工时间大概持续了一个月。神奇的是,人人都困得不行,但并不懒散,大家乐呵呵聚在现场,三句不离创作,一提戏眼里就放光。
杀青后,余阿可还在横店调整生物钟,对不用早起还有些不习惯,有时梦里都还在拍戏。
△深夜在《姜颂》片场休息的群演 by 桃叨叨
罗盼说因为大家还是认定这是一个好东西,所以愿意付出一些精力和代价去做好。
如果说《姜颂》存在某种魔力,它最先打动的是每一个创作者,平台、主创、演员,才自行卷了起来。至于能否引爆市场,所有人付出了最大努力,最终凭内容说了算!